eo封面 | “我们要考虑供电局以后的生存和发展”——兴义变局(三)

发布时间:2018-04-12
分享到:

eo封面 | “我们要考虑供电局以后的生存和发展”——兴义变局(三)

1

兴义变局(三)

eo记者 罗晶 文华维

竞争的争议:是否造成资源浪费

随着争夺负荷竞争加剧,电网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格局将被打破。

早在2007年,兴义供电局与兴义市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兴义市电力公司)签订了《兴义供电局、兴义市电力公司两电网划分供电区域协议书》,兴义供电局与兴义市电力公司实行划片区供电。

取消代管仪式上,贵州省能源局局长张应伟要求兴义供电局与地方电力企业在“尊重历史、合作共赢”的基础上重新签订并网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

但是,合作共赢恐再难以实现。因为两网竞争,兴义市内电网再无统一规划、合理有序建设,兴义供电局及兴义电力公司双方电网规划各自开展,导致电网规划交叉重叠,重复投资、重复建设不可避免,造成电网、土地、通道等公共资源的浪费。

贵州电力行业人士说:“地方就这么一个地方,如果政府不来统一规划,通道资源是有限的,将造成大量的浪费。”

根据电力专家的测算,兴义市近年用电量大约是60亿千瓦时,这样的用电量,两台清水河的装机就可以满足全市需求。更不用谈当地存在的大大小小装机,以及省内的其他发电资产。

“十三五”期间,兴义市将规划新建10万千瓦的赵家渡电站、6万千瓦的马岭电站等小水电站11座,新增机组24台,新增装机18.37万千瓦,年新增发电量约6.45亿千瓦时。

电力行业人士担忧,资源都是国家的,只是一个姓中央,一个姓地方。但在同一个地盘上,两者的待遇却不一样。现在,双方都同时搞建设,这是浪费资源。

贵州省能监局官员对此亦有顾虑:兴义本不需要这么大的装机量,很可能是在靠增加装机来拉动内需。

而兴义方面认为,这些装机除了被新增大用户消纳外,还可以输送到全国各地,因此需要借助贵州电力交易中心以及大电网来实现。

“越是在改革的时候,越不应该造成无序的竞争。”当地知情人士说。“但在同一个地盘上,我们的待遇是不一样的。”

改革也在倒逼企业改变经营方式。在电改核定输配电价、角色亟待转变的前夜,电网企业开始“精打细算”起来。

“从现在开始,投资规模由政府核定,促使我们向管理要效益,电网企业要把钱用在刀刃上,投资规模确定后,怎样在确定的规模内把项目安排好。建立成本的项目库,根据轻重缓急来排序,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使得效率最大化。”电力企业人士说。


不同标准下的用电安全

用电安全正在成为另一个隐患。

解除代管前,双方电网交叉供电情况已多达45个。解除代管后,兴义市电力公司和兴义供电局重新签订《电网调度协议》,明确双方权利及责任、运行控制、机网协调、信息交互等内容。按《电力监管条例》规定执行,确保电网安全运行。

双方签订的《联网调度协议》中,eo记者看到,虽然为“一城两网”,但调度的执行方式通过贵州中调、兴义地调的要求执行。合同中甲方为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兴义供电局,乙方为兴义市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在关于乙方的要求中,有包括“乙方应尽量提高负荷率,无功负荷原则上应就地平衡”和“乙方应严格按照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下达的供电计划指标使用电力、电量”等规定。

然而,在签订新协议时,地方电力公司要求调度降低机网协调方面的一些技术标准。来来回回僵持了一段时间,最后调度机构妥协

安全调度方面,双方的调度各自独立可能会带来安全方面的问题:兴义地调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电网的参数,同时兴义市电力公司电网与兴义供电局电网联络点较多,容易造成跳闸停电,存在设备损坏、大面积停电的风险。

这也有可能加剧大电网与当地电力设施的法律问题,例如产权和人身安全。当地电力行业人士举例说:“发生触电事故后我们去抢修,把线修好了,之后不能说清楚是谁的线。”

在资产管理方面,自2002年被列为代管以来,贵州电网公司向兴义市电力公司投入约3.98亿元。运行至今,需要聘请专业机构对该部分资产进行清产核资,防止资产流失。

供电局虽然长期电价高于地方电力公司,但在当地的口碑好在“停电少”。

当地知情人士说,兴义监狱原属于供电局供电范围,后被划入地方电力公司。由于负荷不稳定、停电造成事故风险较大,后与兴义电力公司解除供电合同,转向兴义供电局。


市政府:改革目的是什么

贵州电力交易中心成立当天,在电力改革闭门研讨会上,贵州省副省长秦如培第一句发问是:“咱们搞电改,老百姓可以得到什么好处?”

当兴义市政府被问到这个问题,相关人士直率回应:“大工业用户是不是老百姓?如果能帮他们降低成本,提高收益,改善员工待遇,这也是造福百姓的事情。往长期看,企业增收,提高缴税总量,最终还是会将红利通过公益性投资返还给老百姓。”

他补充到,“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主动让利电石、铁合金等高耗能企业,使得企业在市场下滑、价格低迷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了生产,稳定了职工就业。

谈及试点的意义,他称,改革的最终受益者应该是全社会。直接效应是电价降低,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加快园区发展速度。然后通过改革,有效引导企业有序用电节约电,推动节能减排。最后,通过改革建立和完善有兴义特色的新能源产业链。

《试点方案》还提到了电价变化的几种情况。

在电改初期,由于体制及机制的不完善,有可能出现由发电侧故意制造电力紧缺,配售电侧受市场机制的影响,导致电价上升,上涨水平有可能高于改革前的电价。但这种情况可以通过监管机构的强力接入,以及引入多家发电企业等方式进行控制。

在电改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因交易系统的计算失误,导致批发市场的边际价格过高,远远高于发电成本的情况,这也导致配售电侧价格升高。但这种情况会随着系统的完善最终妥善解决。配售电侧电价最终也下降到合理范围,并低于改革前水平。

在电改机制完善健全后,有可能出现因燃料价格上升,新能源的接入导致电价呈波动性的变化。

但政府和电力公司都认为,从长期的结果来看,电价最终还是呈低于改革前的趋势发展。

电力公司的解释主要在技术层面:“我们选煤、发电、输电、用电都在一个园区,成本怎么可能不低呢?”

市政府则称,“电网企业差价大、成本高、需要承担社会责任”。这可能意味着地方电网在是否承担社会责任方面获得主动权。

对于兴义地方电网的价格,电力专家称,“做出选择的,应该是市场,而不是政府,更不应该是政府的某些官员。”


供电局自身拷问

竞争改变了原来的和谐,以及和谐之后的淡定。

在解除代管的前后,供电局与地方电力公司在电力市场不断开放的背景下,负荷竞争加剧。而且由于整体经济形势下行,负荷减供趋势明显。加上地方政府主导的“新型合作关系”,相关各方的危机感迅速蔓延。

2015年,兴义供电局大工业企业整体减供电量为2亿千瓦时。2016年,随着化肥、水泥和铁合金等产业影响,可能总体减供负荷大于3亿-4亿千瓦时。

无论怎么改革,电力用户只关心两件事:不停电,缴费省心。” 为了达成这两个目标,供电企业要考虑的更多:电网规划,基建,生产,营销,乃至后勤等。

在内部的研讨会上,供电局承认客户服务能力不足,优质服务水平有待提升。“有人已经动了我的奶酪了,我们感受到了生存的压力。”严峻的形势倒逼企业提供服务能力。

反省的内容包括繁琐的包装程序。结合现有的业务管理标准,兴义供电局需向客户提供各类表单40余份,客户需反馈各类表单80余份,期间的沟通过程复杂,涉及内容事项过多,往往一项报装到施工落地时间较长,客户等待时间长,不利于提升客户满意度。

目前竞争形势,兴义电力公司简化操作程序,开通更为便捷的业扩报装通道参与竞争,如果供电局不做出改变,可能会造成客户流失。

此外,供电局还认为,客户资产接收管理政策要求较高,导致了市场提前介入的积极性低。

根据2014年贵州省出台的《贵州省新建住宅区供配电设施建设维护管理办法》,供电企业需接收新建小区配电设施资产,并参与今后配电设施的维护工作。对之前建成的客户资产,贵州电网公司也下发了相应的资产接收要求,根据资产接收管理要求,兴义地区大部分客户资产不能纳入兴义供电局接收范围,将不利于今后配售电竞争。

供电局还反省,人才流通机制的不够灵活,需要加强能岗匹配。根据现有的选人用人机制,公司将企业人才主要分为专业技术类、专业技能类和辅助类三类,每类人才都有该类人才向上提升发展的通道,但横向调动机制不灵活,能岗匹配适应性不灵活。

“昨天我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其实这句话我们已经讲了很多年了,过去都是自我加压,搞了很多指标,但并不是市场在推动你。”供电局领导说。

“第二个是在现有的网的基础上加强运行,少停电。用户对供电局最直观的感受,好不好,就是少停电,不停电,这个要求我们各个口。用户要觉得我们大电网的电是可靠的。”

“第三个是服务流程,现在服务流程还不是很便民。现在我们的流程不是以方便用户为目标,而是方便我们怎么‘管’用户为目标。这是一个本质的区别。”参加讨论会的某负责人说,“这些是我们目前所能做到的。”

据此,供电局向贵州电网提出了不少建议与帮扶需求。

在投资政策上,兴义市供电局希望贵州电网公司能够简化投资流程。供电局认为,与兴义市电力公司投资决策相比,“现有的规范化工作流程较为复杂,报批的电网规划建设项目按计划推进慢,规划跟不上需求。”

在投资界面上,兴义供电局希望贵州电网公司能够延伸投资界面,例如将电缆管理管沟等纳入投资范围。

在投资决策上,兴义供电局提出贵州电网应考虑战略性布点,尤其在兴义的丰都新区,目前虽然没有太大的负荷结构,“但今后丰都新区在兴义的发展潜力相当大,可提前考虑一定的变电站和线路通道的建设工作。”

当然,最终决定竞争输赢的,还是电价。

供电局认为,贵州电网公司应该为兴义供电局争取合理、优惠的电价政策,找到电网企业与用户的盈利平衡点。

然而,兴义供电局对工商业用户电价没有下降空间,面对市政府对大用户承诺的低价可谓一点办法都没有。

我们的电价是框死的,整个电价体系,我们是一分钱、一厘钱都不能动的,用户找到我们,我们也半厘钱都不能优惠。”供电局市场部相关人士说,就算他们想降价,也无能为力。而市政府的降价策略,简直是“太厉害了”。

供电局经过讨论后,提供的解决方案是电费缴纳问题:在电价没有让步空间的情况下,部分客户因为无法按期缴纳电费,以致企业生产面临困境,针对兴义地区的部分优质信誉客户,供电局希望贵州电网给予一个较为宽松的电费结算周期空间,让企业有喘气之机,形成良性循环发展。

“对我们来讲,现在可不是纸上谈兵了,现在是处在最前线。我们要考虑供电局以后的生存和发展。”一把手说,“所以,我不希望听到什么空洞的大道理。”


“兴义样本”

兴义试点的确立,为电力体制改革中直面各种纠结提供了绝佳样本。

虽然被不少省份认为没有单列的必要,2015年11月30日,《关于加强和规范燃煤自备电厂监督管理的指导意见》作为六大电改配套文件之一还是如期出台,自备电厂以高调的方式进入改革者的调控范围和公众视野。

配套文件中谈到了燃煤自备电厂存在的诸多问题:部分自备电厂政出多门,审批部门不一,有的未核先建、批建不符、越权审批;还有的没有达到能效、水效、环保、安全质量等各项标准;有的没有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如缴纳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和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等政府性基金和政策***叉补贴等。

针对这些形形色色的问题,配套文件一一明确了管理办法,意在将此前无序发展的自备电厂纳入规范管理的轨道。

在兴义,规划于五年前的十台自备电厂机组目前已见成效,但也逐渐显示了装机过剩和管理角色不明朗等隐患。

2015年2月1日,清水河两台350MW的发电机组1号锅炉正式点火成功,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45亿度;2号机组计划发电量为约46亿千瓦时。

另外,清水河自备电厂二期和威舍自备电厂本定于2015年下半年开工建设,但在11月底的采访中,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开工时间暂定,得看大用户的具体需求。”

输配电价核定方面,虽然贵州电网已经核定其具体输配电价。但由于其与兴义地方电网解除了代管关系,因此该电价并不适用于兴义,兴义以后也要独立核定它的输配电价。

兴义市的农网升级改造相对滞后,也引起了省政府层面的注意。

2015年11月18日取消“代管”后,贵州省发改委向国家发改委申报,请求把含兴义市在内的数个县、市政府作为农网借贷主体。11月下旬,国家发改委以债券的方式批复了此项提议。兴义市政府正式成为农网升级改造的借贷主体。

关于地方电网“垂直一体化”的趋势,省能源管理部门也表达了顾虑。

11月18日,在解除代管签字仪式上,贵州省能源局局长张应伟明确要求,兴义市地方电力企业要严格按照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组建独立的发电公司、电网企业和配售电公司,鼓励多元主体进入配售电市场,开展市场化的售电交易业务。

贵州省能源局已经下发文件,要求兴义在2016年3月份前理顺现有的法人治理体系,不可重回发、输、配、售一体化


试点价值考

积极和低调,正在同时上演。

业内人士认为,电改由中央向地方推行,极易造成各地改革力度的极大差异:经济效益差的内陆省份会借助改革方案形成自己的思路、推行符合自己利益的政策;相比之下,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省份鲜有大动作。

东部一发达省份经信委官员说:“我的担心是,相对闭塞的内陆省份缺乏契约精神。”他说,“他们先行推行的电改,容易成为利益再分配的工具,监管也要打个问号。”

“只有在政府参与少、市场相对完善的地方先行推行电改,推行电力市场化改革才有可行性。”他谈到。

在2015年12月4日国家能源局召开的推进试点工作座谈会上,国家能源局副局长郑栅洁提出,凡是改革积极性高、有试点意愿的地区,试点方案符合中发9号文及6个配套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实际的,都应允许开展试点,试点不设数量限制。

他说,改革以综合试点为主,专项试点为补充。在试点推进过程中,要正确处理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的关系,推进电改与电力安全、保持稳定的关系,电力市场建设与服务实体经济的关系,区域市场与省(区、市)市场建设的关系。

因此可以预见的是,推广的积极性会打破僵局,那些期待在改革中得到利益输送的主体将更加积极申请试点。

业内人士认为,电改虽然能带来红利,但对于政府的要求非常高:既要主导各项实践操作、平衡各方利益,还要制定规则、履行监管职责。

而如今在地方政府深入参与试点的过程中,问题慢慢浮现,“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我们也在看兴义,看它能否实现改革设想,能否为改革积累经验。”贵州电网人士说 。

对改革成功的定义,他的期望是:保证电力运行安全,资源不浪费,公正合理地降低电价,按照法律规定缴纳各项基金和税费。

“改革是阳光的,也应该在阳光下进行。”阳光集团负责人说。


全文完